阅读历史 |
请收藏本站网址:bcshuwu.com

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40节(1 / 5)

加入书签

“我今天和你说的这些,只是出于一个老朋友的原因,对你们的忠告。希望你们要考虑清楚得罪莫斯科的后果,是不是你们眼下可以承担的。杨震同志,我只是不想你们丧失眼前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。”

听到科瓦廖夫的解释,杨震的眼神稍微缓和了一些。但他明白,这些话能从科瓦廖夫的嘴里面说出来,恐怕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意思。也许后面的话,的确是他出于一个老朋友对自己的关心。但前面的话,换了谁都能听得出其中蕴含着的警告意味。

尽管对于江北的这种威胁,杨震心中可谓是相当的厌烦。但无疑科瓦廖夫的话说的还是没有错的,自己现在无论如何也得罪不起他们。但这十五万吨小麦的合同,却是根据地目前难以承担的。

那个科瓦廖夫说的没有错,根据地目前的粮食产量数量不小。尤其在实行生产建设兵团制度和大规模的使用机械化后,粮食产量更是稳步提升。眼下几乎没有水土流失,还没有大量开垦,更谈不上使用化肥的东北黑土地实在太肥沃了。只要不遇到特大型的天灾,几乎是旱涝保收。

加上根据地目前除了少量种植之外,几乎所有的土地都已经转为种植产量高的玉米和小麦。产量相对较低的小米和高粱,播种的面积大幅度的降低。使得总的粮食产量,大幅度的攀升。

再加上去年一年根据地内风调雨顺,没有遭受到任何的灾荒。以及战火主要在敌占区,根据地内部并未遭受到战火的破坏,粮食产量的确足够目前所需。仅仅生产建设兵团去年一年的粮食产量,除了供应部队之外,还能满足目前根据地内所有百姓之需。甚至还可以保持有一定的储备。

正像科瓦廖夫说的那样,十五万吨小麦的供应量,并非是不能负担的。只是根据地内农产品中以小麦为主的细粮,总的产量却因为某些原因并不高。作为粮食生产的主力生产建设兵团一年主要的粮食产品,还是以产量大的玉米和大豆为主。

尤其是之前与江北交换物资的主要农产品,江北点名索要的大豆去年的产量可谓相当的大。总的播种面积,仅次于玉米和小麦。毕竟作为去年主要交换对象,大豆需求量还是相当大的。

不过粗粮与细粮相比,营养虽然各有千秋。但粗粮的营养,总归还是无法与细粮相比的。根据地内还有需要营养的儿童、老人和伤员,需要细粮补充营养。全部供应粗粮,对民心和军心也不利。

一年拿出十五万吨的小麦,尽管不会成为太大的负担。但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根据地内小麦总产量的一半,更是相当于去年整个生产建设兵团小麦产量的七成。而且目前这十五万吨小麦一拿出去,整个根据地小麦的储备就空了。

义务不等于饿肚子

但眼前江北的要求,却是不能不考虑。杨震知道,科瓦廖夫刚刚的那些话,可不单单是简单的威胁,恐怕更多的还有警告的意味在内。一旦抗联真的拒绝了他们的要求,以江北那位领袖的为人,绝对会真的切断自己的所有对外交通线。这一点,自己早就有了深刻的体会。

但让他一下子拿出根据地内全部的细粮储备,让自己的百姓和干部、战士天天吃粗粮、啃大饼子。在去年粮食大丰收的情况之下,老百姓和部队连一点细粮都见不到,又是杨震极为不情愿的。这可是相当的影响军心和民心。

想了想,杨震道:“科瓦廖夫同志,你们既然已经知道我们一年的粮食产量,那就也应该知道我们自身也需要一定的细粮。否则,对军心、民心都极为不利。你要知道,这十五万吨小麦一拿出去,整个根据地内的细粮储备就几乎全部空了。”

“的确,现在我们的根据地面积的确扩大了。生产建设兵团的发展速度,也相当的快。但整个的农业系统还处于转型阶段。新的根据地还是以老的高粱等品种为主,种植计划只能在今年调整。小麦的总体产量,还是相当有限的。”

“这样,我们今年先向你们提供十万吨小麦,剩余的五万吨我们用玉米相抵。至于你们所需的其他农产品数量,我们可以增加供应数量。如果你们坚持的话,剩余的五万吨我们等到今年的完成种植调整,以及今年秋收后再供应给你们。”

对于杨震的要求,科瓦廖夫却是态度很坚决的道:“杨震同志,我想这个事情就不要再商量了好不好?这件事情,我们已经上报了莫斯科。而且莫斯科已经同意我们的计划,也就是现在已经是无法更改的了。莫斯科已经决定的事情,我们也无法改变。”

就算与杨震私下的关系不错,但毕竟是苏军的一名军官,内心中考虑的更多的还是江北尤其是远东军区的利益。眼下远东地区的粮食供应远达不到自给自足的地步,主要的粮食需要无法摆脱对西部地区的依赖。

在目前与苏联盛产粮食腹地连接的运输线,只有一条西伯利亚大铁路可以利用的情况之下,远东地区迟迟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粮食储备,是多年以来让远东地区领导相当头疼的事情。

尤其在九一八事变后,面对日军的压力,远东军区和太平洋舰队不断在扩编,粮食需求量越来越大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