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请收藏本站网址:bcshuwu.com

第一千六十二章 黄剃头(1 / 2)

加入书签

小江子对坐着的朱怡成说着话,朱怡成听完后微微点头,挥手让他下去。

等小江子离开后,朱怡成站起身来,一人笃步从后殿去了花园。

现在正是三月中旬,在南方已是春暖花开的时节,但在北方的京师,这天气还很是寒冷。

不过今日的太阳不错,暖暖的阳光照射下来,朱怡成倒不觉得有多么冷,他一个人慢慢走着,小江子和其他侍者都在远处,同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。

说句实话,现在的朱怡成心中有些不太自在,主要是因为今天议事让他对史贻直这位首席军机大臣很是失望。虽说作为皇帝,对于臣子之间的平衡是皇帝的善用的手段,臣子之间的争斗作为皇帝的朱怡成并不反对,甚至还会在有些时候暗暗推波助澜一把,以在其中保持平衡。

伟人说过,党外无党帝王思想,党内无派千奇百怪,作为帝王可以不在乎前面的半句话,但对于后半句话却是深以为然。

党同伐异,这种事是从来不会消失的,朝中的臣子也不可能奢望他们是一条心。换句话来说,如果下面的臣子是铁板一块的话,那么作为皇帝的朱怡成反而要感觉到害怕了。

但今天的事却和往日不同,军机处议事目的是为了军机朝政,无论军机处各位大臣如何针锋相对,可这个目的是不会改变的,而这个目的就是为大明的策略定向选择最为正确的一条。

可是史贻直今日的表现明显带着私心,他一来是想借这机会稳妥自己的首席军机之位,二来也是打算以此来打压朝中的武将一系,为文臣掌握朝政做准备。

虽然史贻直掩饰的不错,可是他所做的一切哪里逃得过朱怡成的眼睛?再加上赞同史贻直的孙嘉淦和何显祖同他站在一起,更加深了这种趋势。

不过孙嘉淦和何显祖,同史贻直又有着本质区别。其中孙嘉淦是因为文臣的原因再加上性格相投,天然和史贻直比较亲近。另外孙嘉淦这人虽然是能史,不过他之前一直在地方为官,从没有直接接触过军事。

所以说,孙嘉淦的想法是有局限性的,他只是出于自己的考虑和判断这才赞同了史贻直,这点朱怡成心里很是清楚。

至于何显祖,想到他朱怡成微微摇头,何显祖这人八面玲珑,善于察言观色,再加上他曾经在琉球呆了这么多年,不可能不明白庄岩的顾虑是对的,可偏偏依旧摆出了靠近史贻直的姿态,那分明就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。

何显祖这么做有着自己目的,而且他也没像史贻直他们那样立场坚定地反对,只是有所偏向而已。所以这个家伙,朱怡成只是心里暗骂几句,倒也不太放在心上。

但不管如何,史贻直这一次非但没有显示出他作为首席军机的能力,反而有了朝中文武相对的苗头,这对于朱怡成来讲是一个极不好的开端。

一直以来,朱怡成都在努力构造大明的权利结构,同时尽量消除文武之间的隔阂。而且大明复兴至今已有十个年头,因为大明的强盛和对内、对外的战争,大明的军人地位提升是显而易见的。再加上朱怡成利用军功爵创造了一大批贵勋阶级,改变了政治结构中的群体比例,所以眼下无论是在中央又或者地方,文武并重可以说是大明的特色。

可现在在中枢居然产生了这种苗头,这不由得不让朱怡成心中警惕。想到这,朱怡成忍不住微微皱起了眉头,文武的平衡是历代帝王最为困惑的问题,就像《红楼梦》里说的那样,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,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。真正的平衡是永远不存在的,可究竟要如何更好的处理这个问题呢?朱怡成不由得陷入了沉思。

朝鲜,汉城。

黄滔涣正对坐在面前的汪文说着话,汪文是刚刚从南部北上抵达的汉城。随着朝鲜全境的掌握,在南方的汪文处理完手上的事后就急急赶到了汉城,因为现在离朝廷要求由朝鲜出兵辽东的时间不多了,为了这个庞大的战略部署,黄滔涣作为驻朝鲜大臣必须北上平壤坐镇,而把汉城交给自己的副手汪文负责。

“近来朝鲜地方有些异动,你需小心在意。我北上后,汉城这给你留几千人,再加上汉城的朝鲜军这些兵力应该足够了。”黄滔涣对汪文交代道,汪文边听边缓缓点头。

“此外,投靠大明的那些朝鲜官员也绝不能尽信,这些家伙都是反复无常之人,而且朝鲜地方宗族势力极大,就算有人对大明忠心,但又谁能保证他身边的人没有异心?所以有些事不必全告诉他们,至于如何做,想来你心里清楚。”

汪文赞同道:“这个我明白,黄大人放心就是。朝鲜之人如何我心里清楚,如何用也有打算。另外,在汉城的朝鲜军我打算再重整一次,如果可以的话直接打散后把我明军编入进去,这样一来既可以更好控制这些朝鲜军,也能借此扩充我明军的力量。”

“嗯,这个想法不错,不过需一步步来,至少也要保证我军战斗力和对地方的控制。”黄滔涣很是满意地笑道。

接着,他想了想后道:“假如地方真的出事,你无需手软,你我在朝鲜多年,这点你应该清楚。只要稳定局势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