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请收藏本站网址:bcshuwu.com

第九百二十四章 各持己见(1 / 2)

加入书签

董铭的这道奏折措词激烈,字语中虽有些过处,但拳拳之心却显于其中。这也是朱怡成看完后并没有生气,反而把军机处这几位找来的原因。

廖焕之在来前早就想过此事了,对于朱怡成询问他的态度倒也不觉得奇怪,当即侃侃而谈起来。不过廖焕之的话中却空洞无物,说了一大堆东拉西扯的话后却不点重点,听到后来朱怡成没好气地摆了摆手,廖焕之才停了下来。

“廖卿,你的意思是这董铭虽有过激之处,却有为民之心?让朕不要下罪于其人?”

“皇爷英明!”廖焕之回道。

朱怡成又问:“那廖卿对于董铭所提之事又有何看法?”

“回皇爷,农为国本,商为国策,其两者皆不可缺,臣以为董铭此言只限于一地,未见大局,思虑中难免有所偏差。但臣又以为,董铭所虑也当考虑一二,所谓世间万物都分阴阳,只有阴阳平衡,方能混元一体,国事同样也是如此,臣以为国策固然重要,国本乃国家基础,需当重视才是……。”

朱怡成缓缓点头,他算明白廖焕之的意思了,这老家伙分明是打着和稀泥的手段,说了些听起来似乎有道理,却没下任何决定的话。

想到这,朱怡成有些不舒服,廖焕之为人谨慎,这朱怡成自然是知道的,而且他的能力也不差,再归于大明后这些年战战兢兢,为大明做了不少事。大明有如今的气象,廖焕之作为首席军机自然是功不可没。

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,廖焕之性格中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,尤其是在军机处正式成立之后,一开始廖焕之还是很有担当的,但后来先是邬思道退出军机,之后又是史贻直入军机为值,紧接着又是大明还都等各种事,这廖焕之自然也有了些他的想法。

说句实话,随着任期将到,廖焕之心中早就有了退意,现在处事但凡求稳,只想着安安稳稳退下去,随后享受富贵荣华罢了。对于他的小心思朱怡成自然是看得清楚,同时也有些生气。不过仔细想想,廖焕之这么做也是韬光养晦,以为自保罢了。

念其往日辛苦,朱怡成也不好说什么,他朱怡成不是朱元璋,对于功臣还是有几分照顾的,如廖焕之就这样安然退下,日后史书评论起来倒也是一段君臣佳话,所以朱怡成也没打算责备他的意思。

不过话又说回来? 军机处的紧要是天下皆知的? 作为军机大臣尤其是首席军机大臣必须要有魄力能担当,廖焕之这么继续下去对于军机处的运作和朝廷施政并没有什么好处。

暂时把这事放到一旁,朱怡成把目光投向了孙嘉淦,询问孙嘉淦对此事的看法。

相比廖焕之? 孙嘉淦倒是旗帜鲜明地支持董铭,他直接指出目前不仅是光州一地,随着商贸的发展,尤其是科学院的各项先进技术的运用,眼下大明各地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。

比如说江南,由于丝绸的需求量急剧上升,导致民间把农田大片改成桑田,以种桑养蚕以谋取利益。而蒸汽机在纺织业的运用,山东、江北包括中原等地出现了不少布厂,这些布厂对于棉花的需求也不断放大,导致此类作物的价格上升,从而使得民间产生董铭奏折中所说的情况发生。

此外,矿业和冶炼业的发展,也吸纳了大量百姓参入。这些包括其他各类工厂的不断兴建,使得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要知道在数千年来,士农工商各司其职,普通老百姓都是靠着土地吃饭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一直都是如此。

可现在这一切已经开始打破了,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格局产生突变,再加上农业在工商业影响下遭受的冲击,隐隐有失衡的担忧。

这点也是董铭之所以写这份奏折的真正原因,历来都是无农不稳,如果农业发生问题,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是很大的。而孙嘉淦同样也是考虑到了这点,所以他提出建议朝廷固然要重视工商业,但更需重视农业,绝对不能让农业出现问题。

“臣以为董铭此言切中实际,所虑乃是我大明天下,朝中有董铭这样的臣子是我大明之幸,陛下之幸!还请皇爷为我大明永固着想,下旨严令各地不得擅自毁农,约束工商,严惩一二,召告天下,以确国本!”

孙嘉淦最后慷慨激昂地说了这一番话,说完后他朝着朱怡成行了一礼,这才坐了回去。

“孙大人的话我不敢苟同。”孙嘉淦的话音刚落,还没等朱怡成开口,坐在孙嘉淦身旁的何显祖就说话了。

何显祖起身,先朝着朱怡成行了一礼,随后转向孙嘉淦道:“孙大人刚才所说无农不稳,此话何某赞同,但孙大人不要忘记还有两句话,那就是无工不富、无商不活!至于国本之言,郎仁宝也曾说过:招揽天下富商已实国本的话。而我大明自复兴后,以农为基,以商为脉,以工为兴!此次而定国策。”

扫视一圈,何显祖道:“前明时期,天下年岁多少数?想来诸位都知晓,满清之时最盛年岁才几何?而如今年岁又是多少?诸位身为军机,自然更是清楚!这些岁入从何而来?其税又从何而得?难道靠的是农?”

何显祖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